close


很多人常問究竟什麼樣的狀態叫做便祕呢?

其實,便祕的定義很曖昧,幾乎沒有任何一種生理狀態可以完全符合。

便祕並不是用幾天沒排便來定義,而是本人是否有因為排便狀況而感到困擾,才是關鍵。例如,需要用力排便,或是便便太乾硬,幾乎會讓肛門口受傷的程度;或者是上完廁所後還是覺得大不乾淨,必須頻頻跑廁所等等狀況,也有可能被診斷為便祕。雖說是便祕,原因也有很多種,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。

【一次搞懂四種便祕類型】

 

類型1/腸子裡長了東西

大腸裡長了腫瘤或大顆的瘜肉。部分產生病變的腸子,內腔會變得狹窄,使得便便不容易通過。特別是在降結腸或乙狀結腸、直腸等處,越靠近肛門的地方長了東西,越容易形成便祕。

 

類型2/遲緩性便秘

這是指腸子的運作變得遲鈍、無法順利運送便便的情況。大腸蠕動就像是蛇腹一樣,會將便便一點一點往前推送出去。這個動作非常重要!如果腸子機能遲緩的話,就無法順利排便。這類型的便祕,常見於糖尿病的患者和高齡長者身上;前者是因為糖尿病會引發末稍神經處的障礙,大腸蠕動因此變得遲緩。

 

類型3/痙攣性便秘

與遲緩性便秘相反,痙攣性便秘是指腸子的步調太快,引起痙攣的現象。因為腸子沒有正常蠕動,糞便於是停留在原地,沒辦法好好移動。腸躁症的便秘就是屬於此種類型。其明顯特徵是,便便經常像兔子便便一樣呈顆粒狀。

 

類型4/習慣性便秘

這是最普遍的便秘類型,尤以年輕女性居多。原本腸子運作很正常,排便時也能一路平順的抵達直腸,卻因為「沒時間所以稍微忍一下」或「討厭在外面上廁所,先憋住好了」等原因,便意被抑制住,最後導致便意難產。

 

難得直腸傳遞「便便來了!」的訊號,卻總是被忽略的話,就會讓直腸逐漸怠忽職守,甚至不再發出訊號!若這樣周而復始,長期這樣下去就會難以感受到便意,而形成嚴重的便祕體質了。

 

當便祕伴隨這些狀況 就是危險!

雖然便祕問題很常見,但絕不可以因此就輕忽,這有時候可能暗示著身體潛藏嚴重的疾病。特別是,當便祕伴隨著以下症狀時,建議務必就醫。

狀況1/伴隨著強烈的腹痛時:代表有腸閉塞的可能,如果腸子完全閉塞,就會產生劇痛。

狀況2/伴隨著出血時:假如只有一次出血還不要緊,要是反覆發生就要懷疑是長了大腸瘜肉或罹患大腸癌。

狀況3/便秘逐漸惡化時:也許剛開始是每隔1天才排便,但逐漸變成隔2天、隔3天等類似情況,這是大腸癌加重時的常見症狀,若再加上便便越來越細的話,那就很危險了!

所以及早接受大腸癌篩檢 治療效果佳,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做為篩檢。有任何疑慮時,請先積極接受檢查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SO啾愛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